17、冷藏间的冷藏门内侧是否设有应急开锁装置,并设有醒目的标识。门口附近是否设置能将信号传送至制冷机房控制室或有人值班房间的呼叫按钮。
18、管道线缆穿越保温墙体屋面时,是否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氨管道是否穿越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及人员密集场所。
19、采用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的冷库阁楼层内是否违规安装电气设备及敷设电气线路。
20、使用氨制冷系统的房间、安装在室外的氨制冷设备和管道与厂区外民用建筑的最小间距是否小于150m(如配置有事故紧急处置装置,系统内所有液体容积超过0.2m³的设备和管段内的氨液都能吸纳至水池或者紧急回收装置且事故发生时能立即启动人工或者自动装置紧急处置情况下,可放宽至60m)。
21、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是否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门是否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
22、制冷机房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是否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
23、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是否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隔开,隔墙上的观察窗是否采用固定甲级防火窗,连通门是否采用开向制冷机房的甲级防火门。
24、变配电所与氨制冷机房或控制室贴邻共用的隔墙是否采用防火墙,该墙上是否只穿过与配电有关的管道、沟道,穿过部位周围是否防火封堵。
25、氨制冷机房是否至少有1个建筑长边不与其他建筑贴邻,并开设可满足自然通风的外门窗。
26、除冷却设备外,其他氨制冷设备是否布置在库房内。
27、对于氨制冷系统,制冷机房内主要通道的宽度是否小于1.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是否小于0.8m,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突出部分到其他设备或阀站的距离是否小于1.5m,两台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组)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1.0m。
28、氨制冷系统润滑油处理设备是否布置在制冷机房内。
29、氨制冷机房内是否布置与制冷系统运行和保护无关的设备。
30、氨制冷机房是否设控制室。制冷压缩机组、制冷剂泵、冷凝器水泵及风机等制冷设备控制箱(柜),机房排风机控制箱(柜),机房照明配电箱和制冷剂泄漏指示报警设备是否布置在氨制冷机房内,是否集中布置在制冷机房控制室中。
31、氨制冷机房事故排风机的室内手动启动按钮或开关是否布置在制冷机房控制室内。
32、氨制冷机房正常照明可按正常环境设计,照明方式宜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是否低于150Lx。
33、氨制冷机房的应急照明是否按爆炸性气体环境进行设计。
34、氨制冷机房应采用能够紧急切断除事故排风机和应急照明供电电源外其他供电电源的控制设计,其涉及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自动切断方式时,应由氨气泄漏指示报警设备发出紧急切断信号,并应能切断制冷机房供电电源;2.当采用手动控制方式时,应由制冷机房控制室内和制冷机房外便于操作位置安装的手动按钮或开关发出紧急切断信号,并应能切断制冷机房的供电电源;3.切断制冷机房的供电电源后,应能手动进行复位;4.制冷机房外的手动切断电源按钮或开关应设置警示标识。
35、氨制冷机房是否设置由氨气指示报警设备、氨气浓度探(检)测器和声光警报装置等组成的氨气泄漏探测报警系统。